医院(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禹晓东在为患者检查手部伤情。李丹摄
◎星沙时报记者李丹通讯员粟青梅
一些人对腱鞘炎这个病名还有些陌生,腱鞘炎并不是大病,可一旦得了非常让人困扰,有的手指咯嗒咯嗒响,有的拇指肿痛,有的手指弯曲后无法伸直,不能自如活动、不能用力等。好不容易好了,又很容易复发。近日,记者走访医院(医院)了解到,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生活工作的不良习惯让腱鞘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抱儿抱出“妈妈手”
今年初为人母的张女士,对孩子的喜爱无以言表,恨不得每时每刻都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由于长时间的抱孩子、哺乳,反复同一个姿势,几个月后她的左手腕出现了问题。“起初还能忍受,后来越来越厉害,手腕大拇指一侧跟刀割样疼痛,提物也无力。”张女士说。
随后,张女士进行热敷、按摩、贴膏药后,症状都没有改善。于是,她来到医院(医院)就诊。接诊的医师仔细检查后,判断张女士患上了“妈妈手”。
医院(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禹晓东介绍,腱鞘炎是临床上最常见到的手外科疾病之一,又叫“妈妈手”“弹响指”“扳机指”等。肌腱其实就是手背部的一条“筋”,腱鞘就是筋外面的包膜,起到营养和保护肌腱的作用,同时将肌腱固定在骨上,防止肌腱弹起或向两侧滑移。腱鞘炎主要是指肌腱在短期内活动频繁或用力过度或慢性寒冷刺激,导致腱鞘组织发生炎性反应,使纤维变性、腱鞘变厚,引起鞘管狭窄,肌腱在鞘管内活动受到限制,同时又引起局部疼痛的一类疾病。
腱鞘炎已成现代多发病
针对类似张女士的病情,禹晓东建议,妈妈们要避免长时间的抱孩子,抱宝宝的时候尽量用手臂的力量,使手腕放松,必要时使用护腕。防止过多使用拇指,不要用拇指用力做捏、推动作太久。坚持锻炼手腕,加强手腕的肌肉力量。此外还要注意手腕部的保暖,患病后要避免冷水刺激以免加重症状。
“腱鞘炎原本好发于30—5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禹晓东告诉记者,该疾病常见于一些需要长期重复活动,导致肌腱劳损的职业,如工厂工人、器乐演奏家、银行工作人员、货物搬运工或需要长时间操作电脑的职员等,也可能由外伤诱发。而如今,由于人们对电脑键盘、鼠标、智能手机等的过度使用,也会让手指长时间、重复、用力地屈伸,出现肌腱的过度摩擦,导致腱鞘炎的发生。
要注意让手指多休息
禹晓东提醒,如果出现手指疼痛的症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及时休息和制动是应对腱鞘炎的正确做法,此时不宜长时间继续频繁使用手指活动。如果患者疼痛严重,可以进行理疗、热敷等物理治疗,或外用消炎镇痛药物,但如果使用局部用药封闭,医院专科进行。一般不建议封闭治疗,症状严重的建议进行手术松解治疗,医院的专科就诊。
生活中如何避免患上腱鞘炎?禹晓东表示,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要有个度,最好每隔1个小时就休息十分钟,改变姿势和换换手指。
禹晓东还建议,在使用手机的时候,要双手交替使用,防止单手拇指过度劳累,比如两只手握着手机发短信,以平衡双手的压力。拇指不要用力按压键盘,按压时间不要太久,平时要尽量避免或减少用手抓取过重的东西。用手指操作的工作结束后,可以做做简单的工间操,以消除疲劳。发现自己出现手指屈伸不灵或产生轻微疼痛的情况时,要注意减少重复性高、长时间过度用力的手指动作,以利恢复。
警惕先天性“扳机指”
“提起腱鞘炎,通常想到的是成年人。但还有一类人群是儿童,这属于一种儿童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禹晓东介绍,这些儿童出生的时候并不出现症状,等到6个月至2岁左右才表现为手指屈曲不能伸直,好发部位位于大拇指的掌指关节处,可触及圆形隆起硬结,轻压痛,伸屈时有弹响感,而指间关节呈固定屈曲状态,移动伸展时有弹响感。
“不少家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这种儿童先天性的‘扳机指’往往需要手术松解治疗,不然会严重影响儿童拇指功能的正常发育。”禹晓东说。
据了解,目前在医院(医院)本部骨伤科二病区,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的腱鞘炎患者,禹晓东和同事们采用了国际上新流行的完全清醒局部麻醉无止血带技术进行小切口微创手术松解,手术费用大大降低,且患者术前无需禁食,术中完全清醒无痛,术后即可活动自如,手术当日即可出院,极大提高了诊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