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马晓媛王皓
被迫朱慧卿图/本刊
如今职业病侵犯的人群和行业,已不再仅仅是过去普遍认为的工业人群和工业产业,而是向科技行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蔓延“当前我国‘’问题处于企业失控、监管失序、工会失灵的状态,鲜少见到‘’企业得到处罚,劳动监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劳动者维权困难。”失眠、焦虑、腰椎病、颈椎病、内分泌疾病……互联网等新职业、新业态加班现象严重,给众多从业者带来难以界定的新型职业伤害。这些长期的、慢性的、隐蔽的伤害如何纳入法律法规?新业态下如何创造更良好的工作环境?《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相关专家认为,应尽早划出红线,严格执法,维护好员工权益。“不加班不成活”新型职业伤害不容小觑“90后”张瑞(化名)曾在某互联网头部公司担任内容审核员,尽管薪水可观,还是选择在去年离职。“太累了。早上8点多出门,晚上10点多到家,一整天的工作都是盯电脑屏幕,干眼症、颈椎病、腰椎痛、腱鞘炎都找上了门。”张瑞说,遇到加班多的时候,整个生物钟都乱套了,即使下班回家也睡不着,失眠久了还会陷入抑郁状态。在互联网等行业,像张瑞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在某职场社交平台频道,每天更新的大量动态中不乏互联网“大厂”员工。“25岁,工作一年,某大厂日常加班10-10-6,体检后有:过敏性鼻炎,前列腺钙化,甲状腺良性肿瘤。”这条动态下的热评回复是“你这个在互联网算健康身体”。近年,随着互联网行业不断发展,各种新业态、新职业不断涌现,新的职业和劳动方式带来的新型职业伤害日益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