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县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江苏苏州,厉害了,姑苏匠人的看家本领
TUhjnbcbe - 2024/5/17 17:15:00
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

在姑苏的小巷深处,或许你会邂逅一位非遗大师,他们刻苦钻研技艺数十年,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只为呈现出最好的作品。

在姑苏的寻常人家,或许你会遇见一只汤婆子、一缕古茶香、一幅灵动的人物绣,同样承载着几代人的心血。

今天(4月28日)

我们迎来了第二个“苏州工匠日”

让我们一起走近身边的匠人

欣赏苏作的精巧

感受匠心的传承

[丹青色不改]匠心且珍贵

“医生说我不能再磨了,但我觉得我还能坚持。”

20岁进入颜料领域,58载的坚守,现年78岁的仇庆年用一生守护着中国最珍贵的颜料矿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年逾古稀的仇庆年曾用手中珍贵的颜料矿石让《千里江山图》画作颜色“千年不变”。

制作颜料其实是个体力活,仇庆年在做颜料“泥金”的时候要用手来回磨数万次,用他的话来说,“磨到金箔在空气中飘起来才行”。“我从20岁开始工作,磨出了满手老茧、肺病、腰间盘突出、网球肘、腱鞘炎,腿上打了封闭针,医生说我不能再磨了,可是我觉得我还能再坚持,因为我觉得传承这项技艺很有意义。”仇老说。

资料图

为传承传统技艺,几十年来,仇老奔波于各大高校作中国画颜料讲座,带领仇寅、仇骏、杨佳黎等人一起学习传统颜料的原料识别、分类及初步工序、工艺操作等知识。经过几年努力,出版了《中国画颜料的研究》一书,以文字形式传承技艺。

[编钟匠人]重现“苏作双音”

“你听,这钟声多清脆!再苦也值了!”

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惊艳了全世界,也让当代人第一次领略了年前国宝的风采。为了重现这古老的中华雅乐,20世纪80年代,国家决定仿制曾侯乙编钟,让沉寂千年的编钟在当代舞台上复活。

在苏州古城外一条偏僻的小街上,时常会荡漾着清脆、明亮而又悠扬的声音,吸引附近的人们侧耳倾听。这声音出自俞承铣、俞斌父子制作的“苏作双音”编钟。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苏州市民族乐器三厂工作的俞承铣就开始制作编钟,现在俞斌子承父业,父子俩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这份技艺。俞斌说:“在铸造工艺上,我们坚持古代的‘失蜡法’,而在材质上,现代铜锡合金的纯度更高、配比更精准,在调音技术上,我们也比古人先进很多,基本能够做到音准偏差为零……”

[继传统开创新]小巷里的泥巴匠人

“别看小小一个蟋蟀盆,学问大着呢。”

在虎丘街道桐星社区山塘街的巷子里,住着一位姑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渊平。周渊平的父亲周坚是著名制盆名家、澄泥石工艺大师。从小受父亲影响,周渊平耳濡目染,也是捏着泥巴长大的。

从艺的道路是艰苦的,面对一成不变的泥土,常常一坐就是十多个钟头,反复枯燥的工序让年幼的周渊平也曾想过放弃,“每到这种时刻,父亲的教诲就好像回响在耳边,我内心也放不下对蟋蟀盆的喜爱,咬咬牙也就坚持了下来。”年起,周渊平开始独立创作蟋蟀盆。别看这小小的一个蟋蟀盆,制作的工序却十分繁琐,从选泥、过滤、阴干、制坯、塑形、再阴干、暴晒、最后进窑烧制,得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

自年起,周渊平开始研究制作一批创新作品,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近年来推出新品新作多达60多件,作品《双层镂空六角盆》、四大金刚之《螺丝盆》等带有独特视角的精品力作,屡屡获奖,深受江浙沪一带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和好评,其中《喜迎五福》还被苏州市园林博物馆永久收藏。

[一个汤婆子]温暖整个冬

“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到明。”

在虎丘街道红星社区殳家墙门,有位居民名叫徐春良,是远近闻名的修汤婆子的手艺人。徐师傅今年62岁,修汤婆子的日子却已有30年余年,占了人生的一半。一只煤炉、一杆烙铁、一条锡块、一把铜条,就是修理用的主要材料。

徐师傅的店就是自己家,但酒香不怕巷子深,慕名而来的客人络绎不绝,口口相传下,店里不乏买了又买的回头客。徐师傅每天早上6点就端坐在家门口开始修理,脚边堆满了用塑料袋套好的汤婆子,从清晨坐到傍晚,风雨无阻。

“我们老一辈人结婚的时候,都有汤婆子做陪嫁,这是一份温暖的心意。”82岁的汤晖是徐春良的“铁粉”,因孙女结婚,他特地请徐春良定制了两只汤婆子,作为送给孙女的“嫁妆”。

[三年钻研]虎丘山四季茶香飘

“这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了虎丘山千年的历史文化。”

在虎丘云岩禅寺旁,有一味小众茶——虎丘云岩茶(亦称白云茶)。历史上虎丘茶树几近被摧毁,但令人欣慰的是,50年代开始虎丘景区逐步恢复了占地八亩的茶园。

乔臻茜在虎丘山风景区工作了三十多年,90年代初期虎丘冷香阁要打造成江南第一名茶楼,她从此与茶结下不解之缘,立志要用一盏虎丘茶展现苏式风雅。她花费三年的时间潜心钻研,逐步恢复了历史上的虎丘茶炒茶技艺。此外,她还配以虎丘四时之花,自创了四季云岩花茶体系以及云岩茶的茶艺表演仪轨。

采摘、摊晾、杀青、揉捻、初烘、做形、炒干、去杂、提香……采茶制茶的每一步,乔臻茜都亲力亲为,她说:“做茶的每一步都需要时间的沉淀,都要做到极致,对别人而言也许会很无趣,但对我来说,一切过程皆是享受。”十多年来,她全心都扑在养护茶园、研制茶品和推广茶文化上。

现在,乔臻茜正着力培养一批虎丘小“茶娘”,希望通过代代传承,延续这一缕虎丘茶香,带领虎丘茶走出园林,走出苏州,走向世界。

[一根蚕丝线]四代绣娘心

“那一天,绣绷上五颜六色的蚕丝线永远缠住了我的心。”

00后大学生吴珺瑶是土生土长的苏州镇湖人,她出生在一个刺绣世家,传到她已是四代绣娘。吴珺瑶的奶奶从一只波斯猫开始绣起,从事苏绣行业已有60年,吴珺瑶的母亲顾慧娟是苏州高级工艺美术师,绣技高超。在奶奶和母亲的影响下,吴珺瑶10岁便开始接触苏绣,自此不断。

“学刺绣,绣人物是最难的”,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跟母亲学习刺绣,吴珺瑶说,“一根蚕丝线有16丝,绣一幅人物只会用到其中的1丝到2丝,在这样精细的程度下,你还要绣出他五官的神态,这非常考验绣娘的功底。像这幅《百子图》,光光绣一个人物的面部就要花上两周的时间。”

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上学时,吴珺瑶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从那时起,开一间个人苏绣工作室的念头就冒了出来。年3月,“桑茧素苏绣工作室”正式成立,吴珺瑶走上了她的创业路。“苏绣还是很有趣的,我从祖辈那里传习下来的刺绣技法,别在我这里断掉,代代相传才是延续这门手艺的根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我们,将苏绣传承下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苏州,厉害了,姑苏匠人的看家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