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李女士(化姓)拇指僵硬,手腕疼痛影响工作,在医院检查出狭窄性腱鞘炎,俗称“妈妈手”。医院骨外科专家介绍,随着社会有序复工复产,门诊接诊了不少“妈妈手”患者,他们很多都是之前疫情期间在家抱娃、做家务,让肩肘手不堪重负所致。
李女士家住后湖,疫情期间和丈夫孩子住在一起。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李女士每天除了要带2岁的孩子,还要和丈夫一起做家务。过去家里有老人帮忙,李女士带孩子,做家务时间很少。然而在特殊时期,很多事情只能靠她自己。孩子还小,经常需要李女士抱,时间一长她就感到手臂手腕酸痛。哄完孩子后没怎么休息,李女士就又要去洗衣服、做饭。两个多月下来,李女士的厨艺进步不少,孩子也照顾的很好。然而单位复工以后,本想积极投入到工作中的李女士却发现开始时手臂酸痛,打方向盘有些吃力,工作时打字久了又感到拇指僵硬,活动时有卡压,弹响。
前日,为了不影响工作,李女士来到医院后湖院区骨外科求医。经该科汪阳副主任医师检查,诊断李女士为狭窄性腱鞘炎。目前李女士在通过保守康治疗,如果效果不佳后期可能要进行腱鞘松解术。
汪主任介绍,随着社会有序复工复产,门诊接诊的“妈妈手”患者明显增多。这些患者多是过去不怎么带娃和做家务,在特殊时期得自力更生,肩肘手的负担也就一下子大了很多。网上说的“妈妈手”一般指狭窄性腱鞘炎,局部组织退行性变及手指过度屈伸活动的机械性刺激可能是其原因之一,典型症状就是拇指活动受限、卡压、弹响。而实际当中,长时间抱娃或不正确的抱娃,在手腕、手肘及肩部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劳损,出现这几处关节及活动受限,关节及周边肌肉的疼痛和无力。
汪主任提醒,在平时生活中,抱娃一定要注意正确姿势,把孩子的主要重心放在前臂,手腕只是起到轻轻,夹挡的作用,最好是两侧手臂交替抱小孩,还可适当借用腰部的力量。此外,任何一个姿势都不要保持长时间,要经常变换,有人能够替换分担来保证手的休息更好。应该避免劳累,防止肌肉劳损,当出现酸胀时,要及时停下来休息。如不小心患上“妈妈手”,可做一些手部的舒展运动,或者用热水敷一下减轻疼痛,切忌按揉。医院检查咨询医生,及时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治疗。
责编:齐雯
融媒体记者:胡勇
通讯员:马遥遥阮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