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张聪通讯员孙妮
单薄的身板,永远梳得整齐保持着“英国绅士”范儿的头发,在钢琴前总是虔诚地弓着的脊背,从他指尖上流淌出的音符……这一切随着傅聪的逝去,再也看不到了。
年12月29日凌晨,英国当地时间28日,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而这,离他被曝出罹患新冠肺炎仅两天。
“以前在北京,年年去听他的音乐会,就像是给自己的新年礼物,如今,再也收不到这份礼物了。”在微博,无数乐迷满怀悲伤纪念傅聪。在武汉,傅聪的离去,也让许多乐迷伤感。
两次失约,终成遗憾
对傅聪,武汉乐迷充满着遗憾。
傅聪来汉演出多次,年琴台音乐厅落成后,他更是在每年必来——年5月3日,年12月2日,年12月1日,年11月3日,年4月30日,琴台音乐厅都留下过他的身影。而更早,武汉剧院、湖北剧院里,也曾回荡着傅聪的琴声。
跟其他钢琴家不同,这位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老者,从来都是身穿黑色对襟中式外套;他的琴凳不一样,可以调节高度,但又是带椅背的太师椅。
但武汉观众已经有6年没有在江城欣赏过傅聪的演出了。
年11月,原定年1月10日在琴台音乐厅上演的傅聪钢琴音乐会宣布取消,在那则“演出取消通知”上,傅聪经纪人刘燕提到,“81岁的傅聪先生半年来的时间一直坚持练琴……但最近先生身体状况非常不好,不得不取消演出。”
随后,这场演出被推迟到了年5月。但在开票前,傅聪因身体抱恙,“手指无法演奏”,以致取消年全国所有巡演——但怎知这一“失约”就是永别。
“最后那次来武汉演出,票买了临到开演,琴台通知说先生腱鞘炎犯了,集体退票是刷琴台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当时就有种不好的预感,这辈子怕是没机会再见,没想到一语成谶……”今日,在得知傅聪离世消息时,武汉乐迷“我说听听听啊”难过留言。
“停奏事件”对武汉演出有里程碑意义
与武汉,傅聪有过很多故事,其中最为著名又影响至深的,是年武汉剧院的“停奏事件”,在本地演出从业者看来,15年前的这次“停奏”,是对武汉演出市场观演礼仪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12月29日在接受采访时,年在武汉剧院直击“停奏事件”的前资深文化记者查昭回忆,年5月13日的那场演出“严禁摄影”,但因为当时武汉观众尚未形成良好的音乐会礼仪,开场后观众自带的相机闪光灯不停,结果傅聪落座后没有演奏,而是肃然盯着台下观众达一分钟之久,随后更大声制止,“你们不要拍照了!”
观众停止了拍照,但议论声不止,又一个30秒过去,傅聪再次起身挥舞手臂,“你们再这样讲话,叫我怎么开始?!”
当时,武汉乃至国内观众普遍没有建立正确的观演意识。但当7年后傅聪再度来汉献演于琴台音乐厅,现场再没有了“咔咔”作响的闪光灯,也没有了嗡嗡不绝的议论声。
那场演出是年12月1日,在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傅聪当时的经纪人刘燕就提到,因为不满观众秩序发火甚至罢演的事在傅聪身上很常见,“他是真性情,他永远都想把最好的音乐带给观众,另外他也觉得,既然你到剧院来听他演奏,就应该尊重作曲家,尊重音乐,尊重他。”
在刘燕眼里,傅聪是“敬畏音乐跟敬畏上帝一样”的人,这种敬畏心,让傅聪上场时永远是“紧张”的,“不是说看到观众紧张,而是他担心,自己不能把作曲家最好的东西带给听音乐的人。”
“老小孩”演奏前也会紧张
舞台上不苟言笑、敬畏音乐的钢琴大师,私底下面对琴谱时也会紧张。
12月29日,在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电话连线时,天津大剧院总经理、前武汉琴台音乐厅总经理李丹提到,老爷子就是对艺术特别“执着”,“他总是说他手指太硬,所以哪怕到了80多岁,即使没有演出每天也要练七、八个小时的琴。”
当时,傅聪每次来琴台演出几乎都是李丹接待,在他记忆里,傅聪总是提前两天到汉,“从早到晚,就在音乐厅小厅待着,所有人都不用管他,他每天练8-10个小时。”他总记得傅聪那句挂在嘴边的话,“我是钢琴的奴隶”。
即便彩排满格,演出无数,临上台前的傅聪仍然免不了紧张。刘燕曾向楚天都市报记者透露,傅聪是个“老小孩”,经常甚至会“紧张”到闹脾气,“不止一次临上台了他跟我说,不行了不行了,我演不了,手动不了(傅聪有严重的腱鞘炎)。”而这时,了解傅聪的刘燕会什么话都不讲,因为她知道傅聪是有责任心的,他不可能丢下观众不管,“找个按摩师在他身边,他能很快镇定下来。”李丹也提到,后期傅聪来武汉演出,他总会给他请好按摩师,“演出前还会买那种加热的盆,给先生泡手。”
这些紧张,源自傅聪对艺术的虔诚,“渴望上台,渴望发挥余热,也想把最美好的艺术奉献给观众,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跟所有人一起分享,至于演出费,他不在意。”李丹说。
李丹还提到,即便年跟武汉观众失了约,但傅聪一直想着跟观众再见面,“我们还约过,等他90岁再来武汉演奏,因为他后来特别喜欢武汉观众,他是看着武汉乐迷‘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