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30日,一位独臂的年轻农民一路打听着来到阜蒙县广播电视台,找到了新闻部主任薛冬云,强烈要求电视台出医院的感人事迹。经过一番交谈,薛冬云了解到,这个独臂农民爆的是一块极有份量的“料”。至此,医院的一件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大事件”才一步步走进新闻媒体的视线......
不幸
在王府镇八家子村,只要提起齐国祥一家,村民们无不长吁短叹。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啊,如果用“祸不单行”来形容这个家怕是都有些微不足道。一个接一个的灾难接二连三地瞄准了这个本就清贫的农户,先是齐国祥的老伴和大儿子先后因意外事故失去了一条胳膊,巧合的是都失去了左臂。接着,一家人赖以生存的齐国祥老汉因积劳成疾,又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近一年多来,病情急剧加重,年仅63岁,本还想养活两个残疾母子及年幼孙子的齐老汉,竟然活生生地瘫痪在床,成了残疾母子的累赘。于是,这对残疾母子带着东挪西凑借来的钱,用仅有的两只胳膊推着齐老汉踏上了艰难的求医之路。
绝望
一年多来,他们辗转走遍了市、医院,得到的答复多半是病情过于复杂,无能为力。唯一能解决的办法是手术治疗,但这个手术风险又极大,医院根本无法完成,医院动辄二十几万元的医疗费用又让这个家庭望而却步。没办法,只能做一些理疗暂时维持着。眼看着老汉瘫得越来越重,四肢已经无力从床面抬起。
光明
也许是他们这个可怜的家庭得到了上天的怜悯,身陷绝境的齐老汉一家居然遇到了贵人。让齐老汉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普通农民的病居然惊动了国内医疗界,全国顶尖的脊柱外科专家们联手来了次大会诊,让他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国内顶级的医疗救治,不仅保住了生命,还有望恢复自理!而这些,要缘于他们最后医院,遇到了在这里对医院脊柱外科专家巴根教授。
(巴根教授)
(手术台上的巴根教授)
感动
医院医院,医院多年来在技术医院的大力协助。巴根医院派驻医院对口帮扶的五名专家之一,医院脊柱外科,博士研究生,医院的骨干力量,在国内也享有一定声誉。这位年仅33岁,身高一米九的蒙古族大汉,对蒙古贞这方热土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和眷恋,对待这里的患者也像见到家乡亲人一般热情。因此,当他初见齐老汉一家人时,医者仁心油然而生,见残疾母子行动不便,二话不说,和科里的其他医生一起,亲自抬着老汉做各项检查。此时此刻,这温馨感人的场景,哪像是来自省城的著名专家,分明就是患者的亲人!尤为令人感动的是,在放射科,他为了使拍摄角度绝对精准,竟亲自身穿铅衣,冒着射线,一直手扶老汉到拍摄结束。这个情景,瞬时感动了在场所有同行,无不为之折服。
(巴根教授亲自身穿铅衣扶着患者拍片)
惊诧
齐老汉的片子出来后,在场的各位骨外科医生们纵是闯荡临床多年,也都暗自惊诧不已。这么严重的病情真是罕见!齐老汉患的是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椎管狭窄(重度)、颈椎间盘突出。
看着被压榨成“糖葫芦”状的脊髓影像,巴根教授的心也一下子揪紧了。作为有着丰富脊柱外科临床经验的专家,没有人比他心里更清楚这个手术的危险性。
(认真研究病案)
探寻
对医疗质量一向精益求精的巴根教授没有草率制定手术方案,而是把齐老汉的影像资料上传到国内由知名脊柱专家组成的一个群里,和他的老师及同行们认真探讨,寻求最佳方案。于是,在家属和其他医务人员还在为患者病情犯愁的时候,一场聚集了国内脊柱外科顶尖高手的全国性大会诊,已经在巴根教授的组织下悄然在网上展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脊柱外科专家们纷纷献计献策,经过大家一致认定,最终确定了集当前国内一流脊柱专家集体智慧于一身的最佳可行性方案——“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减压、侧块及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此时,躺在病床上的齐老汉并不知道,医院的病房里,已然医院都无法做到的优厚待遇——全国专家会诊!
(骨科主任么元昊亲自推着患者检查)
祈祷
11月29日上午8:45分,齐国祥老汉被推进入手术室。门外,这对独臂母子无助地相依在一起,他们无法预料,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怎样的结局。
知情人
关于齐老汉这个手术的风险究竟有多大,在这里有必要向大家做一下普及:齐老汉的病是因为椎管严重狭窄、椎间盘脱出压迫脊髓所致的四肢瘫痪。巴根教授制定的手术方案是在颈椎后面切掉压迫脊髓的椎板,以缓解脊髓受压。就好比一间房子,室内空间过于狭小,里面必须要盛下的东西受到严重挤压马上会发生事故,那么干脆拆掉一面墙壁来缓解挤压。但拆除墙壁后,房子的整体架构会受到影响,为了稳定房子,必须在拆掉的墙壁处打几根立柱以稳定整体架构。巴根教授需要做的就是安全拆除这面墙壁并把立柱打稳,但绝对不能碰到房间里的任何东西。过去传统的方式是在椎板外固定,相当于在拆除的墙体处外绑一块护板来维护房间的稳定。这种方式简单易行,弊端是不能与房间形成稳定的整体,且占地面积大,缺少灵活性。而巴根教授这次采用的方法是在椎弓根内用几根钉棒固定,这种方式既隐蔽又能使房间形成牢固的整体,且不影响活动。但这种方式风险更大要求的精密度更要高。
(术前讨论中)
具体精密到什么程度呢?椎弓根空隙的直径是4毫米,一根钉棒长22毫米,直径3.5毫米。也就是说要把直径3.5毫米的钉棒准确无误地插入直径4毫米的狭小空隙内,留给巴根的活动空间只有0.5毫米。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周围是完全不能碰触的“雷区”:稍微向内偏便伤及到脊髓,将造成不可逆的截瘫;稍向外偏即伤及到椎动脉,当即致死;稍向上或向下都能伤及到神经根,造成肢体瘫痪。而且,在插入这些钉棒的同时还有考虑到颈椎的生理弯曲。更大的难度是,整个过程是在眼睛不能直视的情况下,全靠术者对解剖位置的精准掌握,凭手感进行操作。齐老汉的颈椎从3至7节病变,要切掉五块椎板,这样的钉棒需要打入八根!
了解这些,我们才能理解巴根教授为什么要冒着身体吃射线的危险也要亲自扶着患者拍片,这个手术需要的精准程度不能相差毫厘!由此我们也能想象得到,这个手术的过程,更像电影里的拆弹专家在紧张操作,需要避开密集的红外线引爆装置,那条躺在椎管内的脊髓更像睡着了的炸弹,稍微受到惊动即可将危险引爆。因此,单是手术中的椎板切除就要“悄悄地”进行,要把椎板打磨成蛋壳的厚度,再用厚度小于1毫米的特制钳子轻轻地剥离。
等待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跳过,静谧的无影灯下,手术仍在精细地进行着。按着术前制定的周密方案,巴根教授有条不紊、一步步地,硬是把已经在死神面前排好队的齐老汉拉了回来。历经四个多小时的紧张操作,下午13:10,齐老汉回到病房,一切生命指标正常,大家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紧张有序的手术室里)
重生
一周后,齐老汉的上肢活动自如,下肢也能抬高一尺以上。“看情形,患者恢复自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性格略显内向的巴根教授有些保守地对那对残疾母子说。
(术后一周,齐老汉的上肢活动自如,下肢已经能抬起尺余)
感谢
此时,这两个可怜的残疾母子除了流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些年来,他们的泪确实没少流,那都是悲戚的、无助的眼泪。而今天,他们面对救命恩人巴根教授,流出的是感激的泪,是喜极而泣的一种真情流露。面对记者的镜头,一家人数度哽咽,言语间尽是感激。是啊,回想这一家人一年多的求医艰辛,面对疾病束手无策的那种无助,以及面对巨额医疗费用时的无奈,与今天的鲜明对比,叫他们如何不感动。躺在病床上的齐国祥老汉含着泪说出了一句心里话:“死地玩儿仍了,捡条命。还得感谢共产*,医院……”。
(患者家属哽咽中,言语里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大爱
医院人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医院人用实际行动感动了他们。在齐老汉住院这一周里,县医院各个科室协调一致、紧密配合,从科主任么元昊到管床医生林广,从护士长到全体医护人员,大家都给予患者一家亲人般的照顾,把患者住院费用降到了最低,并亲手抬着患者做各项检查;从手术室到麻醉科及输血科,大家全力以赴,大开方便之门,纷纷为了患者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而药剂科则为了让齐老汉及时用上术中急需的药品多方协调……所有这些,都是患者一家人感激之泪的源泉。
(面对镜头,患者的儿子齐永明热泪盈眶)
感恩
患者一家最感激的当然是巴根教授,正是他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才使齐老汉得到了来自全国一流专家们的帮助;也正是他高超精湛的医术,用八根钉子挽救了齐老汉的生命。正如患者家送给他的锦旗上所写:良医有情解病,神术无声除疾。
而齐老汉一家送给科室的锦旗上,医院人的优良作风作了高度概括:妙手扶桑梓,高医攀新峰;再现华佗术,南丁格尔情!
东阳有感我们常说“大医精诚、医者大爱”,医院里的一员我经常无数次的被我身边的同事和患者感动着,可是,当我们在收集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的眼泪还是随着患者家属的眼泪一起留下,因为我知道,那一颗颗感恩的眼泪是发自真心的在流淌,而更让我想起就能心潮澎湃的倍感骄傲---就是我每天都能看到的,无论怎样的辛苦都依然干劲十足的,奋战在医疗第一线的同事们。医务人员真的应该是一种让全社会都尊敬与爱戴的职业!文章的最后,小编东阳想用一首诗歌来结尾:
你,一身素白的衣裳,用朴实而圣洁的形象,诠释着职业特有的内涵。
你,一份神圣的职责,很多人生命的辞典里,你给了妙手丹心的回春。
我,想把你比做一株春兰,你却有牡丹的芬芳。
我,想把你比做一轮明月,你却有太阳的光芒。
你就是医务工作者。
苍穹里蕴藏着无数个故事,挚爱把握生命轮回的航舵,奉献给你伟大的事业!凭着爱心知识智慧和勇气,你为人们解除一个个疾痛,让生命在你手中延续!
你忽略了——忽略了你那双熬红的眼睛
你忘却了——忘却了你那张俊俏而消瘦的面孔
你的身心像炉火那样炽烈
你赋与患者更多的爱、无私的情
你的生命在这里闪光你的青春热血在这里沸腾
你细致的关怀、热忱的心灵使濒临死亡线上的人起死回生
你凭着坚韧的意志,对事业的忠诚,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日夜穿梭,斗转星移你给予患者的是安详和平静
无数个绝望的患者通过你的治疗,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