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型颈椎病
颈椎退变后椎节的松动、失稳引起的颈椎局部肌肉的防御性痉挛,并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和两侧根袖的窦椎神经末梢,产生颈部症状。
临床特点
1)症状:以青壮年居多,但颈椎管矢径较宽者发病年龄亦可偏大,常见症状为颈肩部疼痛,酸胀及不适感。
2)体征:颈椎生理曲度减少或消失,棘突间及棘突旁可有压痛。
3)辅助检查:X射线片示颈段脊柱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侧位拉伸动力射片部分病例可发现椎间隙松动,表现为轻度梯形变,或屈伸活动度大;MRI检查除髓核可有早期变性征象外,少数病例可发现髓核后突。
诊断标准:
颈部、肩部及枕部疼痛、头颈部活动因疼痛而受限。
查体可有颈肌紧张,枕神经有压痛,C2横突处有压痛,棘间及棘旁可有压痛。
X射线片上显示颈椎曲度改变,动力摄片上可显示椎间关节不稳与松动及梯形变,MRI检查可有轻度间盘变性。
鉴别诊断:
落枕系颈部肌肉扭伤所致,其发病与颈型颈椎病相似,于晨起时发病,多因睡眠时颈部体位不良,局部肌肉痉挛所致,主要鉴别点如下:
1)压痛点:颈型者多见于棘突旁及两侧椎旁处,程度多较轻,用力压之患者可忍受,且与受累的神经根分布区一致,而落枕者则多见于肌肉损伤的局部及两侧肩胛内上方处,急性期疼痛较剧,压之无法忍受。
2)肌肉痉挛:落枕者可触摸到条索状压痛肌肉颈型颈椎病一般不伴有颈部肌肉痉挛。
3)对牵引反射不同:用双手稍许用力将患者头颈部向上牵引时,颈型颈椎病有症状消失或缓解感,落枕者则疼痛加剧。
治疗性诊断:
痛点注射,颈椎病多无效,落枕者则症状立即消失或明显缓解
2.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和从椎体边缘、关节突关节、钩突关节后侧陷凹及椎间孔长出的骨赘,关节突关节上下错位,使椎间孔纵向狭窄;韧带松弛,椎体滑脱,使椎间孔横向狭窄;神经根袖处粘连和瘢痕挛缩等原因,引起脊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临床表现
1)颈部症状:颈椎棘突或棘间直接压痛或叩痛多为阳性。
2)根性痛:其范围与受累椎节的脊神经分布区一致。
3)肌力障碍:早期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但很快减弱,并出现肌萎缩症,严重者反射消失。
4)腱反射改变:受累神经参与的反射弧出现异常,早期表现为活跃,中后期减弱或消失,单纯根性受累不应有病理反射,如伴有病理反射,则表示脊髓同时受累。
5)特殊试验:引颈试验阳性(椎间孔狭窄);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叩顶试验阳性。
诊断要点
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其范围与受累椎节相一致,颈肩部、颈后部酸痛,并随着神经根分布区向下放射到前臂和手指,相应皮肤区域可有痛觉过敏,抚摸有触电感,神经根支配区域可有麻木及明显感觉消退。
2)脊神经根牵拉实验多为阳性。
3)X射线正位所显示钩锥关节增生,侧位片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椎间隙变窄,骨刺形成,斜位片示相应椎间孔狭窄,伸屈动力位片示颈椎不稳,CT及MRI检查,提示神经根受压。
鉴别诊断
1)肩关节周围炎:
a.肩关节活动:肩关节周围炎常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上肢不能上举和外展而颈椎病一般不影响肩关节活动。
b.压痛点:颈椎病的压痛点多位于棘间,多以棘突及椎旁处为中心,可有肩部痛,但肩关节周围压痛不明显,而肩关节周围炎者,则多局限于肩关节及周围处。
2)胸腔出口综合症:该病查体常可见锁骨上窝饱满,可触及条索状前斜角肌或颈肋,用力压局部可诱发或加剧症状,Adson征多为阳性。
3)尺神经炎:该病患者肘关节后内侧的尺神经沟处多有较明显压痛,且可触及条索状变性的尺神经。
4)正中神经受损:该病多波及背侧指端及掌侧1~3指,而前臂部多不波及,同时还多伴有大鱼际肌萎缩和手部潮红、多汗、灼痛感。
5)腕管综合征:手腕部加压试验(+),1~3指麻木或刺痛;腕背屈试验(+);神经阻滞试验,用1%利多卡因行正中神经阻滞,症状缓解。
3.脊髓型颈椎病
以椎间盘退变为病理基础,通过一系列病理变化,引起相邻椎节椎体后缘骨赘的形成,对脊髓及其附属结构、血管产生压迫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
临床特点:
1)锥体束征:为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特点,产生机制是由于锥体束的直接压迫或局部血供减少与中断引起。
2)肢体麻木:由于脊髓丘脑束同时受累所致。
3)反射障碍:生理反射早期多为亢进或活跃,后期则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以霍夫曼征及掌颏反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踝阵挛、髌阵挛及Babinski征等。
4)自主神经症状:以肠胃,心血管及泌尿系统症状多见,但临床上症状复杂,特异性差,常常在患者治愈颈椎病后才确诊为颈椎病的症状。
大小便功能障碍:多出现于病程后期,初起时尿急,排空不良,尿频及便秘多见,继而引起潴留或大小便失禁。
肌力下降: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体征之一,手内在肌和肱三头肌肌力下降时脊髓型颈椎病的典型早期症状和脊髓严重损伤的表现。
影像学改变
X射线片常见椎管狭窄、颈椎不稳、骨赘形成等;MRI检查直观的反映了脊髓受压的情况,可以在多种退变表现中明确主要致压物。
医院
医院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家年骨科门诊量10万人次、年骨外科手术量近医院。
田氏整骨第五代正宗传人、医院院长田茂宁在祖传整骨技艺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探索发展,使得田氏中医整骨术日臻完善。第六代传人、医院骨科主任田召彦继承其父衣钵,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引进现代高精尖医疗设备,中西医结合让传统的田氏中医整骨术更能精准发力。
“药材好,药才好”,龙凤接骨膏是百年独家秘方,精选多种道地中药材,古方古法,科学熬制,严格质量检验,精心熬制每一滴黑膏,倾心奉献每一位患者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联系我们
起凤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