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天气干燥,气温多变,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孩子皮肤娇嫩、呼吸频率高,抵抗力较成人低,更容易遭受病*或细菌的侵袭。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家园共育,更好的保护孩子的健康。
1.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主要症状:
发热,24小时内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小水疱,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先躯干,后头面、四肢,瘙痒感重,一般7至10天可治愈。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2.麻疹麻疹是麻疹病*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传染性很强,潜伏期一般9至11天,传染期为出疹前后各5天,多发于冬春季节。
主要症状:
麻疹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有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至3天后,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粘膜上,可以看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称为“麻疹黏膜斑”,这是具有特异性的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至4天后出现皮疹,疹子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病情严重者可影响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甚至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3.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异常,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随着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
起病急、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预防措施:
1.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体抗力。
2.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3.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4.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5.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4.病*性肠炎秋冬季节,轮状病*和诺如病*同时袭来,患肠炎的孩子明显增多。诺如病*和轮状病*可随病人的粪便、呕吐物排出,在污水、垃圾、食物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如果孩子接触患者的呕吐物、粪便,食用或饮用受病*污染的食物或水,都有可能被感染致病。
主要症状:
轮状病*感染者大便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便量多、水分多、次数多,常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诺如病*感染者则以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有些孩子出现肌肉酸痛、四肢无力等症状。
预防措施:
1.不要给孩子吃生冷或未煮熟的食物,尤其贝类等水产品;蔬果食用前要彻底清洗,不要喝生水。
2.病*高发时期,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勤洗手。
3.孩子呕吐后,家长需立即使用消*剂清洁,清理时要带上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5.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流腮病*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隐性感染者和显性感染者都具有传染性。在腮腺发生肿胀时,传染性最强。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
主要症状:
发热、头疼、乏力、食欲不振、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行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1至2周痊愈。
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流腮患者应及时采取隔离和消*措施。
2、在流行期间,不去人口密集、空气不通畅的公共场所。
3、加强教室、宿舍通风,保持干净整洁。
4、注意个人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勤洗手,避逸接触污染物。
5、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6.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普通型手足口病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多能自行恢复,重症手足口病进展则非常快,2-4天就能形成重症手足口病。4岁以内幼儿多见,年长儿及成人也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主要通过鼻涕、唾液、粪便、共用玩具等传染。
主要症状:
1.出疹期症状: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在发病早期,患者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有低热、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疱,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疱疹。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2.神经系统受累期症状: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一般在病程1~5天之内。具体表现为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症状,类似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的症状体征。
3.心肺功能衰竭期症状:表现为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或血性液体。严重者血压降低,或有休克,会快速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危及生命。
4.恢复期症状: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在发病之后2~4周,可出现脱甲。
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患儿:避免让健康儿童与患儿密切接触,不要共用餐具、玩具,不要拥抱,从而避免感染。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的关键:饭前便后,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不要喝生水,不要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
3.高发季节,少去人口密集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7.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等。
主要症状: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
预防措施:
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2.多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关系非常近,但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则不然,两者的区别在于:
①相同之处:两者都是由肠道病*引起,口腔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并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②不同之处:疱疹性咽峡炎先发热再长疱疹。而且只有口腔和软腭会长疱疹,咽痛明显;手足口病在口唇、手和脚,包括肛门周围,也会长透明的水泡,关节部位还可见皮疹,出疹后发热,多是中低烧,咽痛症状不明显。
温馨小贴士如何预防传染病发生呢?
1.室内定期开窗通风,房间中必须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
2.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宝宝应该按规程接种疫苗,有漏种的要及时到当地卫生防疫站接种。
3.注意合理穿衣,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不要一下子穿太多,也不要一下子减太多。
勉县勉阳街道办马营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