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终丝症候群(Tightfilumterminale,TFT)是指终丝变硬或紧张而导致出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和尿频等症状。脊髓终丝指自脊髓圆锥向下伸出的一根细丝。它不含有神经组织,自第二骶椎水平以下为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有稳定和固定脊髓下端的作用。当终丝变短、增粗、紧张、圆锥下移时均会出现神经损伤症状。
▲图源:日本东京医科大学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骨外科远藤健司教授是脊椎脊髓外科领域的权威专家。远藤健司教授与同事通过研究TFT诱发试验以及患者症状表现,进而确立了脊髓终丝症候群的诊断标准,并将这一结果发表在《日本腰痛学会杂志》上。
脊髓终丝症候群的诊断标准:1.腰痛或下肢痛,有时伴有上肢麻木
2.膀胱直肠障碍,尿频日间6次以上,夜间2次以上
3.脊椎前驱障碍(远离地面25cm以上)
4.与影像显示不一致的神经表现和疼痛症状
5.诱发试验(颈椎前屈疼痛增强)
远藤健司教授简介:远藤健司现任日本东京医科大学骨外科教授,年荣获希波克拉底奖,是日本权威的骨外科治疗专家,在脊椎脊髓外科、脊椎内视镜手术、骨质疏松症手术、脊椎脊髓肿瘤手术、显微镜下颈椎/腰椎手术、腰椎慢性疼痛注射治疗等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开发了“手术中通过电刺激神经来查看信息是否传达给四肢的机制”,可以防止脊椎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瘫痪,目前已在日本广泛应用。
此外,对于无需手术、负担小、适用范围广、复发率小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新治疗方法—赫尼可针剂,远藤健司教授也颇有研究。赫尼可针剂于年在日本获批上市,医院可以提供赫尼可治疗,而远藤健司教授所在的东京医科大学病院正是其中之一。(推荐阅读《东京医科大学骨外科教授,腰椎间盘治疗权威名医——远藤健司》)
在临床上脊髓终丝症候群与腰椎间盘突出(LDH)都是以腰痛和下肢痛为主要症状,且好发生于20-30岁人群,因此需要鉴别诊断。然而由于脊髓终丝症候群以前没有确立诊断方法,所以常常被忽视。
脊髓终丝症候群与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区别:1.腰痛:二者都有躯干前屈受限的倾向,以及腰痛加重的倾向。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加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腰痛症状,但脊髓终丝症候群患者则很少会受久坐的影响。
2.下肢痛:脊髓终丝症候群是大腿前面、后面疼痛,常常是双侧性的。而腰椎间盘突出多为与一侧神经根支配区域一致的疼痛。
3.下肢感觉障碍:在脊髓终丝症候群中,下肢感觉障碍通常表现为在与皮髓质段不一致的范围内发现感觉障碍,且常常是双侧性的,并且可能伴有上肢麻痹;而腰椎间盘突出则表现为在与障碍神经根支配区域一致的范围内发现感觉障碍。
4.下肢肌肉无力:在发病初期,脊髓终丝症候群很少引起肌肉无力,但是在病程较长的病例中,大腿以下有肌肉力量低下的现象,且可能是双侧的。在腰椎间盘突出中多为单侧L5或S1神经根的支配肌力量低下。
5.膀胱直肠障碍:大约90%的脊髓终丝症候群患者中有尿频的症状,大多数白天排尿8次以上,晚上排尿2次以上。另外,还经常出现便秘和腹泻等症状。腰椎间盘突出很少引起膀胱直肠疾病,因此膀胱直肠障碍作为鉴别点很重要。
6.TFT诱发测试:如果在躯干的最大前屈位对颈椎进行前屈,就会诱发腰痛和下肢痛,如果只对颈椎进行后倾,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根据这一测试,TFT的识别率为98%,LDH的识别率为25%。TFT诱发测试是诊断脊髓终丝症候群的有效方法。
7.下肢腱反射:脊髓终丝症候群中大约有40%出现下肢腱反射亢进,而腰椎间盘突出中则没有这一表现。
脊髓终丝症候群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发现:MRI:脊髓终丝症候群通常不存在椎间盘膨出。颈椎和胸椎的MRI影像中,显示出所谓的捷径信号,表明脊髓通过了最短的脊柱弯曲距离。在“轴向视图”中,可以在硬膜管内的背侧附近发现增粗的终丝的横截面,但该横截面通常是点状的,诊断意义不高。在腰椎间盘突出中,如果在腰椎中观察到椎间盘隆起并且与临床症状一致,则诊断相对容易。
X光:脊髓终丝症候群患者的X光片中经常显示脊柱侧弯,脊柱裂。患者有时会出现疼痛性侧弯,但脊柱裂的发生频率要低得多。
▲图源:东京医科大学
在20-30岁的年轻人中,出现腰痛和下肢痛的时候通常会先怀疑是腰椎间盘突出,但是在MRI影像中看不到椎间盘膨出的情况下,会难以诊断。对于这样的病例,有必要考虑脊髓终丝症候群,临床上有无频尿、下肢腱反射亢进、TFT诱发测试等对鉴别诊断有用。
当考虑有脊髓终丝症候群的可能性时,可以参考颈椎、胸椎的MRI,通过下肢肌电图检查发现躯干前屈时有延迟,或者通过膀胱内压曲线证明神经源性膀胱,就可以进一步确诊。在镇痛剂等保守治疗后得不到改善时,终丝离断术将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参考来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