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
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称“阳脉之海”。
督脉在背后中脊,总制诸阳,故谓之曰督,督者都纲也。其循背脊上行,犹如裘之背缝也。
督脉前后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
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
循行歌
督脉起于小腹,自会阴部向腰。
沿脊柱内卜行,过风府穴人脑。
再上头顶前额,过鼻连唇终了。
主要腧穴(共28穴)长强(络,足少阴会),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足太阳会),大椎(手足三阳会),哑门(阳维会),风府(阳维会),脑户(足太阳会),强间,后顶,百会(足太阳会或说足三阳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足太阳,阳明会),素髎,水沟(手、足阳明会),兑端,龈交(一说任脉会)。
经穴歌
长强连腰俞,阳关命门枢。
脊中中枢筋,至阳灵神柱。
陶道接大椎,哑门连风府。
脑户强后顶,百会前顶逐。
囟会上星神,素人兑龈住。
经穴分寸歌
尾骨之端是长强,骶管裂孔腰俞当,
四腰阳关二命门,一腰悬枢脊中央,
十一椎下脊中寻,十椎中枢九筋缩,
七椎至阳六灵台,五椎神道三身柱,
一椎之下陶道乡,一椎之上大椎穴,
入发五分哑门行,入发一寸风府寻,
脑户强间与后顶,百会前顶囟会穴,
以上六穴距寸半,上星入发一寸量,
入发五分神庭当,鼻尖准头素髎穴,
水沟鼻下沟中藏,兑端上唇下端取,
龈交上唇系带端。
特定穴
络穴:长强
交会穴:会阴(会任脉、冲脉),会阳(会足太阳),风门(会足太阳)。
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后溪通于督脉。
主治病症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证。
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主病歌
督脉治休克,昏厥与发热,
心肺精神病,肝胆脾胃弱,
泌尿生殖病,腰骶穴位着。
典籍记载《*帝内经灵枢·营气》:足厥阴……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
《*帝内经灵枢·本输》: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
《*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纂间,绕纂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帝内经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帝内经灵枢·经脉》: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络脉病)。
《*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帝内经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头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
《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难经·二十九难》:督之为病,脊强而厥。
《奇经八脉考》:其脉起于肾下胞中,至于少腹,乃下行于腰横骨围之中央,系溺孔之端。男子循茎下至篡,女子络阴器,合篡间,具绕篡后屏翳,别绕臀,至少阴与太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廉,由会阳贯脊,会于长强穴。在骶骨端与少阴会,并脊里上行,历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与手足三阳会合;上哑门,会阳维;入系舌本,上至风府,会足太阳阳维,同入脑中;循脑户、强间、后顶、上巅,历百会、前顶、囟会、上星、至神庭,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循额中,至鼻柱,经素髎、水沟,会手足阳明;至兑端,入龈交,与任脉足阳明交会而终。凡三十一穴。
《脉经》:腰脊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疾,小人风痫疾。
《中医大辞典》:本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痛,项强,眩晕,癫痫,癃闭,遗溺,痔疾,妇女不育等。
想系统学习更详细的针灸临床技术吗?
欢迎报名北京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举办的相关针灸课程,近期课程见下列链接。
林正泰董氏针灸34期(北京)高级研修班
二〇一八年一月招生通知
全国“铍针”中医微创技术
高级研修班
邀请函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医同路人一起讨论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加入针灸医案群。加群步骤:
1.扫描(长按)下方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