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县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桂枝汤结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变化
TUhjnbcbe - 2021/2/6 3:45:00
白癜风治疗方案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

导语:颈椎病,是因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颈部劳损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颈肩臂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和伏案工作的增加,本病的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发病率及就诊率也日渐增高。

认识

颈椎病

一、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颈椎病,是因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颈部劳损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颈肩臂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和伏案工作的增加,本病的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发病率及就诊率也日渐增高。

应用

桂枝汤

二、桂枝汤的灵活应用

桂枝汤为《伤寒论》群方之首,原书所论述桂枝汤证有多条,原为外感风寒表虚证而设,但因桂枝汤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协调阴阳的之功,后世对其延伸应用较多,在治疗颈椎病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中医经络学说来看,颈项部为头颅之枢机,除手厥阴心包经和带脉外,几乎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由此通过。尤以循行于项部的手足太阳经、督脉、足少阳经等对颈椎病的影响最大。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风寒湿外邪乘虚而入,往往首先侵犯太阳经,导致太阳经输不利,卫外不固,营卫失和,出现恶风怕冷、出汗、颈项强痛、腰背酸累、四肢关节疼痛等症状,并可影响督脉,使项背挛急,疼痛加剧,头颈转动受限。这些表现类似《伤寒论》的太阳表证。桂枝汤作为伤寒论太阳病篇的群芳之冠,外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内可调和脾胃、气血、阴阳,无论外感、内伤均可应用。

对于颈椎病的颈部劳损、气血不荣、阴阳失调、复感外寒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病理机制,正是桂枝汤的治疗范围

桂枝汤加减

颈椎病

三、桂枝汤加减变化治疗颈椎病

针对颈椎病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庄师善于在桂枝汤基础上进行加减对症选药。对于颈椎病之颈项、肩臂等部位疼痛、僵硬,并有项部转动不利,根据《伤寒论》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葛根甘寒生津,鼓舞阳明津液布达,缓解经脉之拘挛,引药直达颈项,是治疗颈推病的要药。同时重用芍药,与方中甘草组成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可使拘挛的项背经脉舒展通畅。对于颈项疼痛伴舌淡苔白,怕风、畏寒等有虚寒证表现者,用桂枝加附子汤,起温经散寒、调和气血之效;对于项背紧痛,上肢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状者,在桂枝汤基础上加以威灵仙舒筋通络,川芎、鸡血藤活血化瘀,共奏宣痹通络、解痉止痛之功。庄师在临床中的经验也提示桂枝汤加减结合针灸对于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佳。

桂枝汤+针灸

颈椎病

四、桂枝汤结合针灸治疗颈椎病

针药结合之法自古有之,一针,二灸,三服药。《伤寒论》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体现了针药结合在临床上的效用。

选穴思路

庄师在临床上有着缜密的诊断思路及规范的治疗方法。其主要选穴为百会、风府、风池、颈三针(天柱、白劳、大杼)、后溪、颈项部阿是穴。

①百会、风池、风府温针灸。百会属督脉,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等五条经脉之所会,故有“三阳五会”之称。此穴通一身之阳气,其位于巅顶中央,诸穴最高,阳气之交,温针灸百会可通督统阳,同时可调神导气。“头为高巅之处,惟风可到。”风池、风府穴为风邪易侵之处,也是祛风要穴,颈椎病多伴有颈项部畏寒、僵硬、疼痛,《灵枢·周痹篇》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热气至则痛止矣。”针灸并用,达到温通经脉,祛风散寒的功效。

②颈三针作为靳三针疗法的一组穴位,治疗颈椎病或颈椎病引起的眩晕、肩臂疼痛等。颈部为足太阳脉气所过之处,大杼为八会穴之一的骨会,督脉之别络,又为足太阳与手太阳之会,能疏通太阳经脉之气血。百劳为经外奇穴,约当5、6颈椎水平,位于膀胱经与华佗夹脊穴之间,善治诸虚劳损,对该部位的慢性、顽固性疼痛有良效。古人称颈椎骨为柱骨,头为上为天,故颈椎骨又称为天柱骨。天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为颈椎段穴位的代表穴,专治颈椎病。临床中,庄师还善于结合现代医学,明确椎间盘病变部位,取其相应阿是穴针刺,使其准确、有效。

③庄师认为,气至乃针刺疗效之本,但若要提高疗效,也必须注重远部取穴。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难经·六十八难》曰:“输主体重节痛。”后溪通督脉,与督脉的脉气相接,起到调和气血缓解头项强急之功。

李婷

1
查看完整版本: 桂枝汤结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