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医角度看,腰痛牵涉的疾病太多了,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结核、腰肌劳损、骨质疏松、脊髓压迫症、脊髓炎、类风湿性脊柱炎、肥大性脊柱炎等几十种。所以,对于不懂医学知识的患者而言,医院,基本没有与医生“平等对话、有效沟通”的权利,医生说啥就是啥了。
中医则不然,
认为腰痛就是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腰部失于精血濡养所致。
怎么破?请艾灸出马就行!
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湿寒,暖子宫
——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用艾灸治腰痛,
就在于借灸火的热力和药性,打通人体阻滞的经脉,加速气血运行,化解引起疼痛的痹阻。
此外,
艾灸带来的阳气还能滋润虚弱的脏腑,阳密乃固,六淫外邪就难以侵入人体。
这是推拿、按摩、拔罐等所不具备的。
故而,艾灸既可标本兼治,又可防病保健,适合各种腰痛。
腰痛如何分证论治?首先,声明一下:
“腰背委中求”,任何情况引起的腰痛都可艾灸委中。
这个穴位,不分症型。
接下来看,腰痛都有哪些主要病因?
1寒湿腰痛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痛不减,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得热则减,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分析:寒性收引,湿性凝滞,因此寒湿之邪侵袭腰部就会痹阻经络,导致“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
湿为阴邪,得阳始运,静卧不动,湿邪就更易停滞,就会“静卧痛不减”;
遇到阴雨寒冷天气,寒湿更甚,就会疼痛加剧;苔自腻,脉沉而迟缓,都是寒湿停聚之象。
治法:祛寒除湿,温经通络。
取穴:
脾主运化水湿,脾阳不振,寒湿就会滞留腰部,所以要壮脾阳,祛脾湿。
可艾灸脾俞、神阙、足三里、阴陵泉。
注:若寒邪偏胜,以冷痛为主,可加灸命门、关元,以温肾祛寒;若湿邪偏胜,以痛而沉重为主,可加灸丰隆。
2湿热腰痛症状:腰痛重着而热,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遇冷痛减,口干口渴,尿色*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腻,脉濡数或弦数。
分析:
湿热壅滞于腰部,阻滞经络气血运行,经气不通就会“腰痛重着而热”;
热天或雨天湿热加重,故而疼痛加重;运动后气机舒展,湿滞得减,故而疼痛减轻;
热盛伤津就会口干口渴,尿色*赤;
苔*腻,脉濡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取穴:
本证病机主要为湿热下注,痹阻腰部脉络而成,理当清利下焦湿热。此外,湿热之邪,难以清除,若长时间留于体内,就会伤阴导致阴虚夹湿,所以艾灸时要注意“除湿而不伤阴,滋阴而不助湿”。
湿热之邪,重在祛湿,建议艾灸中极、阴陵泉、三阴交,以清利湿热,绝其病源;再艾灸太溪、然谷、涌泉,防止伤阴。
3瘀血腰痛症状: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黯紫,或有瘀斑,脉涩。
分析:瘀血阻滞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故而腰痛如刺,瘀血有定处,按之则疼痛加剧;
血属阴,故而日轻夜重;
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涩皆为瘀血内停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取穴:本证由于瘀血阻滞,脉络不通则痛,故当活血化瘀治其本。
艾灸阿是穴以及整条带脉,以活血化瘀,还可加灸膈俞、血海。
同时,肝气郁结,会导致下焦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
对于因肝郁引起的血瘀,必须搭配太冲、期门,以调畅气机。
4肾虚腰痛症状: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咣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分析: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若肾精肾气亏虚,腰脊就会失养;劳作会损耗肾精肾气,所以“遇劳更甚,卧则减轻”;
阳虚则不能温煦筋络,就会少腹拘急,四肢不得温养,就会
手足不温;面色咣白,舌淡脉沉细皆为阳虚有寒之象;
阴虚则阴不敛阳,虚火上炎,就会心烦失眠,口燥咽干,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有热之象。
治法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偏阴虚者,宜滋补肾阴。
俞通输,肾俞是肾气直接输注入背部的穴位,不管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都可艾灸。
取穴:阳虚:艾灸督脉(命门、腰阳关重灸),腰眼,肾俞,关元,以温肾散寒;阴虚:艾灸肾俞、太溪、照海、涌泉,以补肾滋阴。
综上所述,寒湿、湿热、血瘀、肾虚都可导致腰痛,虚者补肾壮腰为法,实者祛邪通络为法,在艾灸前务必先辨证。
我们对于腰痛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它只是腰椎的问题。试想一下,如果真的只是腰椎的问题,为何那么多人做了手术之后还是腰痛呢?而且痛得更厉害?很明显,说明手术非但没有治本,还带来创伤和瘀血,让腰痛“雪上加霜”。
⊙版权声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九艾御堂欢迎各位朋友加入我们的爱心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