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优生学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颗明珠,其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了重要作用。其中一些思想,更适用于现代人。(编辑/闫奇峰)
试论中医优生学思想
作者/何秀兰马晓明
在丰富的中医理论体系中,不乏优生方面的思想与方法,它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目前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仍有其现实意义,笔者拟举其要者探讨于后,以就正于同道。
1.择优婚配,以利优生
古代对丰富的遗传现象,做了大量细致地观察,总结出很有价值的经验。如《论衡·气寿篇》说:“先禀气渥,则身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体弱,体弱则命短。父母体健,则禀气必厚;父母体弱,则禀气必薄”。《幼科发挥·胎疾》也说:“父母强者,生子亦强;父母弱者,生子亦弱。所以肥瘦长短、大小妍媸,皆肖父母也”,认为子女肖父母,为了实现优生,所以十分重视择优婚配。《万氏妇人科·种子章》说:“男女匹配,所以广嗣,关系非浅,勿谓无预人事”。
通过长期观察,确认“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古代所指的同姓,实指较接近的血缘关系。据考证,早在公元前12世纪,我国就规定了“同姓不婚”的制度,以提高人口素质。有些医家还倡导实行婚前体检。《妇人良方》说:“凡欲求子,当先察夫妇有无劳伤痼疾,而依方调治,使体内外和平,则有子矣”。《广嗣纪要·择配篇》还强调患有“五不女”者不宜结婚,因为“五不女”皆为生理缺陷或畸型。上述种种主张与措施,皆为后代的优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与可能。
2.适龄结婚,反对早婚
《妇人良方》说:“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理由是“皆与阴阳完实,然后交而孕,孕而育,育而有子,坚壮强寿”。《褚氏遗书·精血篇》也说:“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后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后嫁”。所谓“当其年”,指适龄结婚,忌早也忌太晚。认为早婚的危害很多,它使“阴气早泄,未完而伤,未充而动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寿”。《千金要方》说:“生育太早,或童儒而擅气,生子愚痴或短寿”。反之,不适当的晚婚晚育也同样不利于后代的健康。现代研究证实,高龄产妇,易形成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出现畸型的比例高于适龄产妇。
3.调经养血,择期布种
中医历来重视男精女血的调养,认为精血充足旺盛,才能孕育有子,且坚壮强寿。《万氏妇人科·种子章》说:“男则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则平心定气以养其血……欲种子,贵在其时”,又说:“不失其候者,结孕易,生子多寿;失期者,胎难活,生子多夭”。所谓“贵在其时”,又称“的候”、“真机期”、“姻媪之候”,指最佳受孕时间,相似于排卵期,当此之时,勿失良机,择期布种,《大生要旨》说:“凡妇人一月行经一度,必有一日姻媪之候,于一时辰间,气蒸而热,昏而闷,有欲交接不可忍之状,此的候也,于此时顺而施之则成胎也”。《医宗金鉴》也说:“交接乘时不可失……乐育难忍是真机”。
另外,对受孕的环境和夫妇精神状态也十分重视。《大生要旨》认为“唯天日晴明、光风霁月、时和气爽之宵,自己情思清宁,精神闲裕,不待择而得天时之正……清心寡欲之人和,则得子定然高智无病而寿”;《诸病源候论》说:“良霄佳境,夫妻心情平和舒畅,交媾而孕者,其后代不仅长寿,而且智慧过人。否则,处险悲环境,怀异惧之情,或大醉大饱而交媾,不仅无孕,更当虑后代智劣短命”。《千金要方》则指出男女交合,当避弦望晦朔、大风大雨大雾、大寒大暑、雷电霹雳;《万氏妇人科》强调当避“三虚”、“四忌”,反对醉以入房。现代研究证实,这种思想是符合优生原则的。
4.重视胎养,保护胎儿
历代医家对胎养颇多清规戒律,对房事、饮食、七情、起居、医药、禁忌颇多具体要求,重视孕妇自身保养,以保护胎儿正常成长。
受孕之后,首当节欲。《万氏妇人科》说:“古者妇人有孕,即居侧屋,不与夫接,所以产育无难,生子多贤,亦少疾病”;《达生篇》也说:“受孕后最宜节欲,不可妄动,致扰子宫。怀孕后苟不知戒,即幸不堕,生子也必愚鲁之多疾病也”。
其次,须怡情养性。如果母气伤于七情,“母气即伤,子气应之,未有不伤者也。其母伤则胎易堕,其子伤则胎气不完”。因为七情影响孕妇之脏腑气血,继则影响胎儿,所以十分重视妊娠期间的精神摄养,避免不良因素的强烈刺激。
再次,强调饮食,谨慎医药。《万氏妇人科》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调饮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和平之气,以养其胎,则胎元完固,生子无疾”;并指出,孕妇有疾,当用平和之药以祛痰,勿乱用*药和针灸,以免伤胎;《达生篇》对孕妇饮食提出“三宜三不宜”之戒,同时告诫孕妇“勿乱服药,其药味则宜平和调摄,毋犯金石,毋近*药、大热大燥、大攻大表、大寒大凉和走窜迅疾泄利之品”;《本草纲目》记载的妊娠禁忌药有55种之多,多为有*、剧泻、催吐或能够扰动子宫的药物,对胎儿均有不良影响,故应慎用和禁用。
另外,还要求孕妇起居有常,劳逸适度,调适寒温,使生活有规律,使人体阴阳协调,气血调和,正气旺盛,营卫三焦通畅,对孕妇和胎儿都是有益的。
5.提倡胎教,臻于优生
重视和倡导胎教,是中医优生思想的特点之一。胎教之说始于西周,最早见于汉初的《大戴礼记》和《烈女传》,以后历代妇科医家,几乎都有胎教的论述。所谓胎教,是指控制母体的内外环境,免除不良因素刺激对胎儿的影响,使后代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胎教要求孕妇不论在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都处于最佳状态,使其情绪稳定,精神愉快,饮食和美,从而达到优生的目的,《礼记·月令》说:“太任之孕文王,视听言动,必出于正”《烈女传》说:“太妃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孕,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诸病源候论》说:“欲令子美好端正者,数视白璧美玉,看孔雀,食鲤鱼;欲令子贤良盛德,则端心正坐,清虚如一,坐无邪席,立无偏倚,行无斜径,目无邪视,耳无邪听,口无邪言,心无邪念,无妄喜怒,无得思虑……”对这些内容,过去多有迷信之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已证实孕妇的精神心理状态,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因素,影响胎儿发育,而物质因素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孕妇经常欣赏优美的音乐,诵读美妙诗篇,陶冶情操,对胎儿的正常发育,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6.除却劣胎,保证优生
中医很早就有对孕期患不利生育之疾,即当堕胎的主张,并记载了药物堕胎之方。《诸病源候论》说:“此为妊娠之羸瘦,或挟疾病,即不能养胎,兼害妊妇,故去之”;《千金方》和其他很多中医妇产科书籍,都记载了去胎之方药;在《妇人良方》中也有记载:“若气血虚弱,元不滋养,其胎始终不能成也,宜下之,以免其祸”。从优生的角度,对各种原因导致胎儿发育障碍者,有选择地堕胎、除却劣胎,主动陶汰不良个体,对保证优生具有积极意义。在封建社会,能为优生而提倡堕胎,其科学态度值得赞扬。
另外,中医倡导产期护理和分娩宜忌。《千金方》说:“凡欲产时,特忌多人瞻视……若众人看之,无不难产耳”;又说:“产妇第一不得忽忽忧悒则难产”;《达生篇》对孕妇临产归纳了六字诀:“睡、忍痛、慢临盆”,《医学心悟》专列产前护理和产后护理,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因为分娩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后代的智力发育,孕妇的精神状况,产室的条件与环境,都将影响分娩过程,从而进一步影响后代的智力发育。
推荐阅读
蒲辅周谈中医“优生”法(备孕必看)
妇科名家教你:胎教与优生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青海医药杂志》,年52期。作者/何秀兰、马晓明。校对/韩晓红、李岩。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tg
ling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