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县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育儿篇春季传染病防控小贴士
TUhjnbcbe - 2021/4/22 20:53:00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index.html

春季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大多数为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极易传播,一旦感染,会对大家的生活带来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春季常见传染病及症状: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因流感病*造成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春季传染病中传染率最高的。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及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叫流脑,传染性较强。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脑传染性较强,带菌者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儿童最容易感染。流脑发病初期有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症状。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二次复发极为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0.5岁~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发热,很快出现红色斑丘疹,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肿胀疼痛。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6.猩红热

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用手压之褪色。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该病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预防方法:

1.接种疫苗,免受感染。

2.开窗通风,远离人员密集区。

3.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

4.加强锻炼,提高体质。

5.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6.适当消*,远离传染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4/22 20:53:00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羊的主要疫病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三大类。

1普通病

(1)食道阻塞。食道阻塞是羊食道被草料或异物所堵塞,以咽下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发病原因是由于过度饥饿的羊吞食了过大的块状饲料,未经咀嚼而吞咽,阻塞于食道造成。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生、病羊采食停止、头颈伸直、伴有吞咽和作呕动作,或因异物吸入气管,引起咳嗽。当阻塞物发生在颈部食道时,局部突起,形成肿块,手触感觉到异物形状;当发生在胸部食道时,病畜疼痛明显,可继发瘤胃臌气。防治方法主要是阻塞物塞于咽或咽后时,可装上开口器,稳定好病畜,用手直接掏取,或用铁丝圈套取;阻塞物在近贲门部时,可先将2%普鲁卡因溶液5毫升、石蜡油30毫升混合,用胃管送至阻塞物部位,然后再用硬质胃管推送阻塞物进入瘤胃;当阻塞物易碎、表面圆滑且阻塞于颈部食道时,可在阻塞物两侧垫上布鞋底,将一侧固定,在另一侧用木锤打砸,使其破碎,咽入瘤胃。

(2)前胃驰缓。前胃驰缓是前胃兴奋性和收缩力降低的疾病,发病原因是原发于长期饲喂粗硬难以消化的饲草,突然更换饲养方法,供给精料过多,运动不足等;饲料品质不良,霉败冰冻,虫蛀染*;长期饲喂单调缺乏刺激性的饲料,继发于瘤胃膨气、瘤胃积食、肠炎等其他疾病等。主要症状是急性前胃驰缓表现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瘤胃蠕动力量减弱或停止;瘤胃内容物腐败发酵,产生多量气体,左腹增大,叩触不坚实。慢性前胃驰缓表现病畜精神沉郁,倦怠无力,喜卧地;被毛粗乱;体温、呼吸、脉搏无变化,食欲减退,反刍缓慢;瘤胃蠕动力量减弱,次数减少。诊断中必须区别该病是原发生性还是继发性。防治方法是首先应消除病因,采用饥饿疗法,或禁食2—3次,然后供给易消化的饲料等。治疗:①先投泻剂,兴奋瘤胃蠕动,防腐止酵,成年羊可用硫酸镁20—30克或人工盐20—30克、石蜡油—毫升、番木鳖酊2毫升、大*酊10毫升,加水毫升,一次灌服;10%氯化钠20毫升、生理盐水毫升、10%氯化钙10毫升,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也可用酵母粉10克、红糖10克、酒精10毫升、陈皮酊5毫升,混合加水适量,灌服;瘤胃兴奋剂,可用2%毛果芸香碱1毫升,皮下注射。②防止酸中*。可灌服碳酸氢钠10—15克。

(3)瘤胃积食。瘤胃积食是瘤胃充满多量饲料,致使胃体积增大,食糜滞留在瘤胃引起严重消化不良的疾病。发病原因是羊吃了过多的质量不良、粗硬易膨胀的饲料,如块根类、豆饼、霉败饲料等,或采食干料而饮水不足等。当前胃驰缓、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炎、腹膜炎、真胃炎、真胃阻塞等也可导致瘤胃积食的发生主要症状是发病较快,采食反刍停止,病初不断嗳气,随后嗳气停止,腹痛摇尾,或后蹄踏地,拱背,咩叫,病后期精神萎靡,病羊呆立,不吃、不回嚼,鼻镜干燥,耳根发凉,口出臭气,有时腹痛用后蹄踢腹,排粪量少而干黑,左肷窝部膨胀。主要的防治方法是应消导下泻,止酵防腐,纠正酸中*,健胃补充体液。①消导下泻,可用石蜡油毫升、人工盐50克或硫酸镁50克、芳香氨醑10毫升,加水毫升,一次灌服;②解除酸中*,可用5%碳酸氢钠毫升灌入输液瓶,另加5%葡萄糖毫升,静脉一次注射;或用11.2%乳酸钠30毫升,静脉注射;③为防止酸中*,可用2%石灰水洗胃。洗胃后灌服健康羊的瘤胃液体。食醋—毫升,一次内服。

(4)急性瘤胃臌气。急性瘤胃臌气是羊胃内饲料发酵,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的疾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放牧的羊群。发病原因是羊吃了大量易发酵的饲料而致病,采食霜冻饲料、酒糟或霉败变质的饲料,也易发病;冬春两季给怀孕母羊补饲饲料,群羊抢食,羊抢食过量可发生瘤胃臌气;秋季绵羊发生肠*血症,也可出现急性胃瘤气;每年剪毛季节若发生肠扭转也可致瘤胃臌气。主要症状是初期病羊表现不安,回顾腹部,拱背伸腰,肷窝突起,有时左右肷窝向外突出高于髋节或背中线;反刍和嗳气停止。粘膜发绀,心律增快,呼吸困难,严重者张口呼吸,步态不稳,如不及时治疗,迅速发生窒息或心脏麻痹而死亡。主要的防治方法是采取胃管放气,防腐止酵,清理胃肠:①可插入胃导管放气,缓解腹压,或用5%碳酸氢钠溶液1毫升洗胃,以排出气体及胃内容物;②用石蜡油毫升、鱼石脂2克、酒精10毫升,加水适量,一次灌服,或用氧化镁30克,加水毫升,或用8%的氢氧化镁混悬液毫升灌服;③必要时可行瘤胃穿刺放气,方法是在左肷部剪毛,消*;然后用兽用16号针头刺破皮肤,插入瘤胃放气。在放气中要紧压腹壁使壁紧贴瘤胃壁,边放气边下压,以防胃液漏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5)真胃阻塞。真胃阻塞是真胃内积满多量食糜,使胃壁扩张,体积增大,胃粘膜及胃壁发炎,食物不能进入肠道所致。发病原因是因羊的消化机能紊乱,胃肠分泌、蠕动机能降低造成;或者因长期饲喂细碎的饲料;亦见于因迷走神经分支损伤,创伤性网胃炎使肠与真胃粘连,幽门痉挛,幽门被异物或毛球阻塞等所致。主要症状是病程较长,初期似前胃驰缓症状,病羊食欲减退,排粪量少,以至停止排粪,粪便干燥,其上附有多量粘液或血丝;右腹真胃区增大,病胃充满液体,冲击真胃可感觉到坚硬的真胃体。防治方法是先给病羊输液,可试用25%硫酸镁溶液50毫升、甘油30毫升,生理盐水毫升,混合作真胃注射;10小时后,可选用胃肠兴奋剂,如氨甲酰胆碱注射液,少量多次皮下注谢。

(6)胃肠炎。胃肠炎是胃肠粘膜及其深层组织的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发病原因采食了大量冰冻或发霉的饲草、饲料,或料中混有化肥或具有刺激性的药物也可致病。主要症状是病羊食欲废绝,口腔干燥发臭,舌面覆有*白苔,常伴有腹痛。肠音初期增强,以后减弱或消失,不断排稀便或水样粪便,气味腥臭或恶臭,粪中混有血液及坏死的组织片。由于下泻,可引起脱水。防治方法是口服磺胺脒4—8克、小苏打3—5克;或用青霉素40—80万单位、链霉素50万单位,一次肌肉注射,连用5天。脱水严重的宜输液,可用5%葡萄糖—毫升、10%樟脑磺酸钠4毫升、维生素C毫克混合,静脉注射,每日1—2次。亦可用土霉素或四环素0.5克,溶解于生理盐水毫升中,静脉注射。

(7)羔羊尿闭症。尿闭症又称尿结。初生羔羊经常发生,该病发病急,死亡快,影响羔羊的成活率,不经治疗死亡率几乎达%。发病原因主要是棚圈温度低,肌体受冷而致。主要症状是羔羊吮乳、体温均正常。膀胱积尿多时精神欠佳,低头独呆一处、拱腰、后肢叉开、摆尾、频频做排尿姿势。触诊膀胱膨大,轻挤压无疼感。防治方法是左手握住两后肢,举起离地面10厘米左右,前肢自立地,与术者同方向。右手伸向羔羊腹部,用拇指与食、中指形成三角鼎立,当触到膀胱后先上下,后左右按摩10分仲,再施行压近"百会"穴,轻轻挤压膀胱排出尿液(雄性者按摩阴茎,由后向前辅助排出尿液)。最后用毛巾或热水袋敷腹、背部。保持棚圈的温度不能低于室温,待排尿恢复正常方可正常饲养。

2、寄生虫病

(1)螨病。螨病是羊的一种慢性寄生性皮肤病,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体表而引起的,短期内可引起羊群严重感染,危害严重。病原寄生虫疥螨寄生于皮肤角化层下,虫体在隧道内不断发育和繁殖。成虫体长0.2—0.5毫米,肉眼不易看见。痒螨寄生在皮肤表面,虫体长0.5—0.9毫米,长圆形,肉眼可见。症状是:病初,虫体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剧痒,羊不断在圈墙、栏柱等处摩擦;在阴雨天气、夜间、通风不好的圈舍会随着病情的加重,痒觉表现更加剧烈,继而皮肤出现丘疹、结节、水疱,甚至脓疮;以后形成痂皮和龟裂。特别是绵羊患疥螨病时,病变主要局限于头部,病变处如干涸的石灰。绵羊感染痒螨后,可见患部有大片被毛脱落。患羊因终日啃咬和摩擦患部,烦躁不安,影响采食和休息,日渐消瘦,最终可极度衰竭而死亡。发病特点:主要发生于冬季和秋末春初。发病时,疥螨病一般始于羊皮肤柔软且短毛的部位,如嘴唇、口角、鼻面、眼圈及耳根部,以后皮肤炎症逐渐向周围蔓延;痒螨病则起始于被毛稠密和温度、湿度比较恒定的皮肤部分,如绵羊多发生于背部、臀部及尾根部,以后才向体侧蔓延。防治方法:涂药疗法适合于病畜数量少,患部面积小,并可在任何季节使用,但每次涂擦面积不得超过体表的1/3。涂药用克辽宁擦剂(克辽宁1份、软肥皂1份、酒精8份,调合即成)、5%敌百虫溶液(来苏儿5份,溶于温水份中,再加入5份敌百虫配成);药浴疗法适用于病畜数量多且气候温暖的季节,药浴液用0.05%蝇*磷乳剂水溶液,0.5—1%敌百虫水溶液,0.05%辛硫磷乳油水溶液。

(2)羊鼻蝇蛆病。是羊鼻蝇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或额突里,并引起慢性鼻炎的一种寄生虫病。症状是患羊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可视粘膜淡红,鼻孔有分泌物,摇头、打喷嚏,运动失调,头弯向一侧旋转或发生痉挛、麻痹,听、视力降低,后肢举步困难,有时站立不稳,跌倒而死亡。发病特点:羊鼻蝇成虫多在春、夏、秋出现,尤以夏季为多。成虫在6、7月份开始接触羊群,雌虫在牧地、圈舍等处飞翔,钻入羊鼻孔内产幼虫。经3期幼虫阶段发育成熟后,幼虫从深部逐渐爬向鼻腔,当患羊打喷嚏时,幼虫被喷出,落于地面,钻入土中或羊粪堆内化为蛹,经1—2个月后成蝇。雌雄交配后,雌虫又侵袭羊群再产幼虫。防治方法:用1—2%敌百虫5—10毫升作鼻腔注入,或用长针头穿刺骨泪泡,注入敌百虫水溶液0.1千克/千克体重,或作颈部皮下注射。

(3)羊棘球蚴病。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虫引起的一种羊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病原寄生虫是细粒棘球蚴,呈多种多样的囊泡状,大小可由*豆粒至西瓜大,囊内充满液体。绵羊是棘球蚴最适宜的宿主,常寄生于羊的肝、肺、脾、肾等器官表面。主要症状:轻度感染和感染初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的羊,被毛逆立,时常脱毛,肥育不良,肺部感染时有明显的咳嗽;咳后往往卧地,不愿起立。寄生在肝表面时,可能有消化不良等症状。防治方法:尚无有效疗法。患棘球蚴病畜的脏器一律进行深埋或烧毁,以防被犬或其他肉食兽吃入;关键做好饲料、饮水及圈舍的清洁卫生工作,防止犬粪污染。驱除犬的绦虫,要求每个季度进行一次,驱虫药用氢溴酸槟榔碱时,剂量按每千克体重1—4毫克,绝食12—18小时后口服;也可选用吡喹酮,剂量按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口服。服药后,犬应拴留1昼夜,并将所排出的粪便及垫草等全部烧毁或深埋处理,以防病原扩散传播。

(4)羊脑多头蚴病。脑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寄生于犬的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在山羊、绵羊的脑脊髓内引起的疾病。表现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甚至死亡,是危害羊群的严重寄虫病。全球分布,多见犬活动频繁的地方。病原是脑多头蚴,为乳白色半透明水泡,从豌豆大到鸡蛋大,内充满透明液体,内壁上有—个原头蚴,直径为2—3毫米。主要症状:感染后1—3周体温升高,类似脑炎或脑膜炎症状,严重者死亡,耐过者症状消失而呈健康状态。感染后2—7个月再次出现典型症状,出现异常运动和姿势。虫体寄生在一侧脑半球时,头倾向患侧,并向患侧作圆圈运动,对侧眼失明,寄生在脑前部时,头低垂于胸前,或高举前肢步行,向前猛冲,遇到物体后倒地或静立。寄生于小脑时,知觉过敏,易惊恐,平衡失调,痉挛等。防治方法:①手术摘除表层虫体。但后部及深部寄生虫则较困难;②早期药物治疗,用吡喹酮,每公斤体重50—70毫克,口服连用3天;③平时预防措施,防止犬等肉食兽吃到带有脑多头蚴的羊脑、脊髓。病羊的脑、脊髓应烧毁或深埋。对羊犬进行定期驱虫及时扑杀野犬。

3、传染病

(1)羊痘。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的病程,在病羊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主要症状:潜伏期2—12天,平均6—8天,发痘前,可见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减少,结膜潮红,从鼻孔流出粘性或脓性鼻漏,呼吸和脉搏增快,约经1—4天后开始发痘。发痘时,痘疹大多发生于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如眼的周围、唇、鼻翼、颊、四肢和尾的内面、阴唇、乳房、阴囊及包皮上。山羊大多发生在乳房皮肤和乳头上。开始为红斑,1—2日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随后丘疹渐增大,变成灰白色水泡,内含清亮的浆液。此时病羊体温下降。在羊痘流行中,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病羊呈现非典型经过,如在形成丘疹后,不再出现其他各期变化;有的病羊经过很严重,痘疹密集,互相融合连成一片,由于化脓菌侵入,皮肤发生坏死或坏疽,全身病状严重;甚至有的病羊,在痘疹聚集的部位或呼吸道和消化道发生出血。这些重病例多死亡。一般典型病程需3—4周,冬季较春季为长。如有并发肺炎(羔羊较多)、胃肠炎、败血症等时,病程可延长或早期死亡。发病特点:在自然情况下,绵羊痘只能使绵羊感染,山羊痘只能使山羊感染,绵羊和山羊不能相互传染。最初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发展蔓延全群。山羊痘通常侵害个别羊群,病势及损失比绵羊痘轻些。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水泡液和痂块易与飞尘或饲料相混而吸入呼吸道。病*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人用具、毛、皮、饲料、垫草等,都可成为间接传染的媒介。本病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季节、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进发病和加重病情。防治方法:①平时做好羊的饲养管理,圈要经常打扫,保持干燥清洁,抓好秋膘。冬春季节要适当补饲做好防寒过冬工作;②在羊痘常发地区,每年定期预防注射,羊痘鸡胚化弱*疫苗,大小羊一律尾内或股内皮下注射0.5毫升,山羊皮下注射2毫升;③当发生羊痘时,立即将病羊隔离,羊圈及管理用具等进行消*。对尚未发病羊群,用羊痘鸡胚化弱*苗进行紧急注射;④对于绵羊痘采用自身血液疗法能刺激淋巴、循环系统及器官,特别是网状内皮系统,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组织代谢,增强机体全身及局部的反应能力;⑤对皮肤病变酌情进行对症治疗,如用0.1%高锰酸钾洗后,涂碘甘油、紫药水。对细毛羊、羔羊,为防止继发感染,可以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每日1—2次,或用10%磺胺嘧啶10—20毫升,肌肉注射1—3次。用痊愈血清治疗,大羊为10—20毫升,小羊为5—10毫升,皮下注射,预防量减半。用免疫血清效果更好。

(2)羊副结核病。副结核病又称副结核性肠炎、稀屎痨,是牛、绵羊、山羊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分布广泛。在青*不接,草料供应不上、羊只体质不良时,发病率上升。转入青草期,病羊症状减轻,病情大见好转。发病特点: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肠道粘膜和肠系膜淋巴结,通过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家畜。幼龄羊的易感性较大,大多在幼龄时感染,经过很长的潜伏期,到成年时才出现临床症状,特别是由于机体的抵抗力减弱,饲料中缺乏无机盐和维生素,容易发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主要症状:病羊腹泻反复发生,稀便呈卵*色、黑褐色,带有腥臭味或恶臭味,并带有气泡。开始为间歇性腹泻,逐渐变为经常性而又顽固的腹泻,后期呈喷射状排出。有的母羊泌乳少,颜面及下颌部水肿,腹泻不止,最后消瘦骨立,衰竭而死。病程长短不一,病程4—5天,长的可达70多天,一般是15—20天。防治方法:对疫场(或疫群)可采用以提纯副结核菌素变态反应为主要检疫手段,每年检疫4次,凡变态反应阳性而无临床症的羊,立即隔离,并定期消*;无临床症状但粪便检菌阳性或补给阳性者均扑杀。非疫区(场)应加强卫生措施,引进种羊应隔离检疫,无病才能入群。在感染羊群,接种副结核灭活疫苗综合防治措施,可以使本病得到控制和逐步消灭。

(3)羔羊大肠杆菌病。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幼羔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腹泻和败血症。发病特点:多发生于数日至6周龄的羔羊,呈地方性流行,也有散发的。气候不良、营养不足、场地潮湿污秽等,易造成发病;主要在冬春舍饲期间发生;经消化道感染。主要症状:潜伏期1—2天,分为败血型和下痢型两型,败血型多发于2—6周龄的羔羊,病羊体温41—42℃,精神沉郁,迅速虚脱,有轻微的腹泻或不腹泻,有的有神经症状,运步失调,磨牙,视力障碍,有的出现关节炎;多于病后4—12小时死亡,胸、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内有纤维素;关节肿大,内含混浊液体或脓性絮片;脑膜充血,有很多小出血点。下痢型多发于2—8日龄的新生羔,病初体温略高,出现腹泻后体温下降,粪便呈半液体状,带气泡,有时混有血液,羔羊表现腹痛,虚弱,严重脱水,不能起立;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36小时死亡。防治方法:①大肠杆菌对土霉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都具有敏感,但必须配合护理和其他对症疗法。土霉素按每日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分2—3次口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2次肌肉注射。呋喃唑酮,按每日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分2—3次内服,新生羔再加胃蛋白酶0.2—0.3克;对心脏衰弱的,皮下注射25%安钠咖0.5—1毫升;对脱水严重的,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20—毫升;对于有兴奋症状的病羔,用水合氯醛0.1—0.2克加水灌服。②母羊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母羊的抓膘、保膘工作,保证新产羔羊健壮、抗病力强。同时应注意羊的保暖。对病羔要立即隔离,及早治疗。对污染的环境、用具要用3—5%来苏儿液消*。

(4)羊巴氏杆菌病。羊巴氏杆菌病是羊的一种传染病,绵羊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肺炎。发病特点:在绵羊中多发于幼龄羊和羔羊;山羊不易感染。病羊和健康带菌羊是传染源;病原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而感染。带菌羊在受寒、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使抵抗力降低时,可发生自体内源性传染。主要症状:最急性多见于哺乳羔羊,羔羊突然发病,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急性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1—42℃,咳嗽,鼻孔常有出血。初期便秘,后期腹泻,有时粪便全部变为血水。病期2—5天,严重腹泻后虚脱而死;慢性病程可达3周,病羊消瘦,不思饮食,流粘脓性鼻液,咳嗽,呼吸困难,腹泻。主要防治方法:对病羊和可疑病羊立即隔离治疗。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以及磺胺类药物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氯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30毫克或庆大霉素按每千克体重0—1单位或20%磺胺嘧啶钠5—10毫升,均肌肉注射,每日2次,直到体温下降,食欲恢复为止。

(5)羊布氏杆菌病。羊布氏杆菌病是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发病特点: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性成熟极为易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羊群一旦感染此病,首先表现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多数病羊流产一次。主要症状: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主要症状是发生流产,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发生在怀孕后的3—4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少部分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防治方法:无治疗价值,发病后羊群防治措施是用试管凝集反应或平板凝集反应进行羊群检疫,发现呈阳性和可疑反应的羊均应及时隔离,以淘汰屠宰为宜,严禁与假定健康羊接触。必须对污染的用具和场所进行彻底消*;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应深埋。凝集反应阴性羊用布氏杆菌猪型2号弱*菌或羊型5号弱*苗进行免疫接种。

(6)羊肠*血症。羊肠*血症是魏氏梭菌产生*素所引起的绵羊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后肾脏多见软化为特征。又称软肾病、类快疫。主要症状是病羊中等以上膘情,鼻腔流出*色浓稠胶冻状鼻液,口腔流出带青草的唾液,僵尸一般,不臌气。发病特点:发病以绵羊为多,山羊较少。通常为2—12月龄、膘情好的羊为主;经消化道而发生内源性感染。牧区以春夏之交抢青时和秋季牧草结籽后的一段时间发病为多。农区则多见于收割抢茬季节或食入大量富含蛋白质饲料时。多呈散发流行。主要防治方法:春夏之际少抢青、抢茬、秋季避免吃过量结籽饲草;发病时搬圈至高燥地区。常发区定期注射羊厌气菌病三联苗或五联苗,大小羊只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

(7)羊黑疫。羊黑疫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血症。绵羊、山羊均可发生。以肝实质发生坏死性病灶为特征。发病特点是以2—4岁、营养好的绵羊多发,山羊也可发生。主要发生于低洼潮湿地区,以春、夏季多发。主要症状:临床症状与羊肠*血症、羊快疫等极其相似,症程短促。病程长的病例1—2天。常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精神不振,放牧掉群,呼吸急促,体温41℃左右,昏睡俯卧而死。防治方法:病程稍缓病羊,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一日2次。也可静脉或肌肉注射抗诺维氏梭菌血清,一次50—80毫升,连续用1—2次;控制肝片吸虫的感染,定期注射羊厌气菌病五联苗,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发病时一般圈至高燥处,也可用抗诺维氏梭菌血清早期预防,皮下或肌肉注射10—15毫升,必要时重复1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育儿篇春季传染病防控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