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可爱又趣致
总是忍不住常常抱着
但有医生提醒
新手妈妈以及
大力使用双手、长期过度伸手的人
都容易患上“妈妈手”
不及时干预或治疗
会出现拇指及腕关节活动时疼痛明显等症状
如何防治?
下面话你知
长时间抱宝宝,手越来越痛26岁的张小姐产后每天常常抱着宝宝舍不得离手,2个多月后,她的右手开始出现酸痛不适,抱宝宝也有点不得劲。起初她没太在意,但是久而久之疼痛加剧,有时痛感上升手肘处,逐渐影响晚上睡眠,但为了避免吃止痛药影响给宝宝喂奶,还是咬牙忍住。近1周,她发现自己拿水杯手都剧痛,抱着宝宝连10分钟都撑不下去了,于是下定医院疼痛科就诊。疼痛科负责人龚琴主任医师接诊后仔细检查和问诊,确诊张小姐患上了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俗称“妈妈手”。
什么是“妈妈手”?龚琴指出,“妈妈手”主要就是因为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这两个肌肉的腱鞘发炎,肌腱肿胀受压,腱鞘张力增加,从而导致局部疼痛,严重时会产生黏连并最终导致活动受限。
其主要表现为手腕桡骨茎突处疼痛,拇指及腕关节活动时疼痛明显,尤其当腕关节向小指方向屈腕和屈拇动作时疼痛加重、压痛明显,有时可于腕部桡侧触及似骨性隆起的结节,拇指活动受限,而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依次出现。
据流行病学显示,“妈妈手”高发年龄为30~50岁,其中女性发生率约占80%,明显高于男性。而除新晋母亲外,工作中常大力使用或者长期过度伸手的人,如美发师、会计师、收银员、流水线工人、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士,甚至连拔花生的人等,都容易患上“妈妈手”。
“妈妈手”的治疗方案龚琴表示,使用冲击波及行为干预训练,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至今还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方法被证明对“妈妈手”是绝对有效的,因此综合治疗往往在医生的临床指南中是被推荐的。
1行为干预减少做家务和抱孩子的次数,尽量少用患病的手,抱宝宝可以交给其他家庭成员,给手腕充足的自我恢复时间。另外,自觉限制使用智能手机和键盘的频率,过量地滑手机和使用鼠标会使已经发炎的肌腱水肿加重,疼痛加剧。
2腕关节牵拉练习首先借助健侧手帮助练习患侧腕关节进行拉伸练习,压住患者手背使腕关节尽量屈曲,维持此位置20~30秒后放松,再拉住患者手指或手掌使腕关节尽量背伸,维持姿势不动,间歇15秒后重复,练习10次为1组,每天做3组。如果尝试上述方法后仍然不能减轻疼痛,龚琴建议,医院专科就诊治疗,专家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推荐方案,如冲击波、针刺、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点击此处详细了解)等办法解决疼痛。
专家介绍:
龚琴,主任医师、疼痛科负责人,资深疼痛专家,中国中西结合疼痛学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疼痛学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疼痛学会委员,广东省疼痛医学会委员,佛山市中西医结合疼痛副主任委员,先后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徐医附院、医院,从事疼痛近二十年,对颈源性头痛、头晕、耳鸣,颈椎病,肩周痛,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关节痛,带状疱疹神经痛,术后疼痛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网球肘,跟痛症,放疗后神经损伤,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产后疼痛,慢性运动损伤疼痛,面瘫后遗症以及各种疑难疼痛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神经阻滞,CT引导下,DSA引导下疼痛微创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等。
开诊时间:周1、3白天,周2、4、5上午
开诊地点:1号楼3楼疼痛专科门诊1室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挂号页面
供稿:疼痛专科
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我们将尽快处理
-END-
市纪委监委原创普纪普法警示教育小视频:
点我分享”“点赞”“在看”都在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